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下称海珠区局)高度重视民生领域审计,着眼“国之大者”、立足基层一线,切实发挥国家宏观战略方针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桥梁作用,维护国家宏观运行的稳定性。2021年至今,共实施民生领域审计项目10个,覆盖就业、教育、居住、医疗等领域,项目类别涉及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公共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其中包含署定项目1个、市定项目2个,其他为自定项目。
海珠区局近4年向上级参评的优秀项目中有3个是民生领域的审计项目,其中2021年开展的“三促进”专项审计之促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项目(以下简称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获评当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成为广州市审计系统有史以来首个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区局,所获奖项至今仍是全省县区级署优项目的最高等级。后续开展的粮食储备区级专项经费专项审计调查、老旧小区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调查2个项目,也分别在2022和2023年度经市局向省厅推选参评全国优秀审计项目,相关业务经验文章在《中国审计》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在审计署办公厅、法规司、社保司等赴粤调研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通过实践打造出海珠民生审计的“金字招牌”。
一、高起点谋划民生项目计划,从政治高度把准民生选题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深入研究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重大民生类决策部署,客观反映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审计项目管理科学化。
(一)坚持高位推动,把民生审计作为“一把手工程”,从领导决策层面高站位推动
从立项研究这一源头抓起,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计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确保审计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动员部署,引导审计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增进民生福祉研究谋划审计工作,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就业放在“六保”的首位,海珠区局就紧跟“国之大者”,在全市率先开展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为稳就业、促就业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二)坚持规划引领,把民生项目作为研究课题,加强项目计划管理
围绕省、市、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审计发展规划,把握基层审计工作实际,多维度研究审计对象。按照民生领域相关部门性质、职责权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优化审计对象管理。结合以前年度审计项目成果,多维度细化问题性质、问题类型、责任主体等信息,实现审计对象精准“画像”,为科学谋划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三)坚持识变应变,把民生审计作为常态化工作,为民生工程做好“经济体检”
深刻认识并把握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新变化,在自觉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大局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及时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把学习成果融入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区情实际,做好日常调研,及时揭示和反映民生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
二、全过程贯彻研究型审计,兜牢民生底线提升审计质效
海珠区局在开展民生审计项目中,秉承“先研后审、以研助审、以审促研”的工作思路,以民生“小切口”推动改革“大纵深”。在获评署优奖项的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中,正是以群众关切的就业补助为突破口,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在堵塞漏洞、建章立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先“研”后审,研究堵点痛点
审计组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路径,整体把握、层层聚焦、锁定重点、揭示问题。以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为例:梳理近年就业政策变动情况,分析就业政策为何变、为谁变,如关注对疫情防控期间减免租金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办理就业创业补贴等业务的扶持对象进行延期补办等新增政策的落实情况;收集就业政策投诉举报情况,跟踪政策落实畅不畅、便不便,如关注相关部门对失业人员跟踪服务的间隔和次数,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岗位信息的公开情况;查阅相关部门工作总结建议,了解政策效应好不好、政策短板有没有,如关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的企业数和返还金额,是否按要求提高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等。
(二)以“研”助审,推动解决问题
一是增强研究团队能力,夯实审计人才基础。海珠区局在审计组成员的选择上实施全局统筹安排,科学搭配审计力量,保证每个审计组既有业务能手,又有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复合型的审计团队为审计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如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审计中,打破科室壁垒,抽调工程、财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专业的业务骨干、聘请高级工程师组成审计组。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各人职责和任务,设立周会制度,每周开展碰头会,及时加强指导和沟通协作,形成团队合力。
二是加强审计方法研究,提高审计分析准度。民生数据的一大特点是庞大繁杂,仅靠人工从中找到相应的风险点疑点对象,恰似大海捞针。海珠区局充分发挥大数据团队作战优势,尤其是充分利用本局通过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班的5名同志的技术优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根据风险点清单,精心挑选关键数据字段,借助SQL数据库,编写查询语句等大数据方法和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在查出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剖麻雀”,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三是推进审中全链把控,提升审计取证效率。包括具体事项查深查透,做到证据完备、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建议可行,根据审计事项清单及时召开碰头会、业务会,集体研讨审计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集中学习解读相关政策法规的关键条款和要求,群策群力、共商共享;捕捉苗头及时反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定期集中研究审计发现的主要风险问题和重点案件线索,对于重要事项及时向领导报告,听取指导意见。
(三)以审促“研”,深入剖析原因
一是促进建章立制。针对发现的问题,审计组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问题根源。针对问题成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如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促进了市人社部门出台相应制度或控制流程9项,弥补相关政策漏洞;老旧小区微改造审计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研究制定整改措施40项,完善7项相关工作机制,补齐工程制度缺口,健全机制防患未然。
二是推广审计方法。针对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发现的部分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套取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补贴(补助)的问题,审计组在总结审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指导被审计单位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审核方法,并向市审计局、兄弟区局分享审计方法,在全市范围推广,共享审计成果。
三是积极建言献策。除了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组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报告、信息、调研文章等形式扩大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作用。根据审计项目经验提炼的《“稳就业”专项审计数据分析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落实情况审计为例》《地方储备粮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审计方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审计探析》等多篇论文,在审计系统国家级期刊《中国审计》刊登。
三、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推动民生审计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是推动数据赋能,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数量多,布局分散的特点,为最大限度缩短审计时间,巧用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技术手段,助力老旧小区微改造审计现场勘测获取数据精准高效;在对海珠区“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中,明察暗访20余家校外机构、9家区内中小学,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对3000余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在全市先行先试“业务+数据”双主审工作模式,安排审计业务经验丰富和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业务骨干,分别担任审计组的业务主审和数据主审,有力促进人才培养锻炼、审计质效的“双提升”。
二是探索审计后评估,守牢质量“生命线”。率先实行审计项目后评估做法,制定《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审计项目后评估实施办法》,通过建立完善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对审计项目目标、实施过程、效益和创新情况、影响、整改成效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持续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促进审计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紧密、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更聚焦、审计结果运用更高质、审计质量管控更有效。2023年审计署办公厅调研组莅临海珠区局开展调研,对海珠区局的后评估机制给予高度认可。
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民生审计工作水平。通过在全国审计系统首创与省审计厅、市审计局、本市兄弟区以及外省外市审计机关开展结对共建的契机,通过实地走访、交流互动、网上微论坛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联动,积极汲取民生审计先进理念和做法,为我所用,共同提升。如去年我局赴重庆市合川区局交流教育领域审计工作经验,今年与来访的本省阳春市局探讨惠民消费券审计方法等。通过与全国各地的审计同行交流学习,共享民生审计工作经验,不断提升民生审计质效。 (陈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