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围绕“政策、业务、财务”三条主线,积极探索“清单式”审计模式,对区内公立医院实施财务收支审计。通过立足政策、揭露短板、提出建议、完善管理、促进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规范运行,助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一是制定“政策落实清单”。全面梳理研究卫生健康领域相关政策制度,制定涵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医保政策、预算管理、财务建设、信息化建设、价格行为、药品耗材、内部控制等八大方面的“政策落实清单”,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审计对象进行特色化研究。一方面以审计对象的主要职责任务为切入点,尽快确定审计目标与重点;另一方面将查出问题与政策背景进行有机联系,客观分析问题成因,检视当中存在的机制性缺陷与制度性漏洞,推进源头治理,减少“屡审屡犯”现象。
二是制定“内控风险清单”。参照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归纳公立医院主要业务风险点,并根据其业务轨迹,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从单位及业务双层面,分析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管理、医疗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体制建设和运营情况,从信息系统长期未更新迭代、自有物业未台账式管理、未实施坏账账龄分析等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入手,揭示出药品耗材购销数据衔接不畅、国有资产长期未发挥效益、长期未清理坏账挂账等问题。
三是制定“数据分析清单”。在审前调查阶段,首先对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电子数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管理机构及管理方式等内容;其次列出现有信息系统及可供使用的数据清单,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并评估其可靠性。同时,结合审计目标,提前搜集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目录、社会医疗保险药品及诊疗项目目录等数据,对非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审计重点事项出发,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为总体数据分析思路,对HIS系统数据、HPO平台数据、药品耗材库存数据等进行关联分析,为后续开展实质性程序提供参考。
“清单式”审计模式是海珠区审计局践行研究型审计理念的又一次新尝试,通过逐项分解研究审计对象的政策制度、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环节,切实提升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为有效节约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质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梁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