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积极探索地理信息数据在自然资源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以大数据分析为引擎,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从“事后纠偏”迈向“源头防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强化技术赋能,打造智能分析“透视眼”。依托“多规合一”等地理信息平台,结合ArcGIS地理信息叠加、历史图貌、图斑比对、三维建模等技术,精准捕捉问题疑点,对永久基本农田、临时用地等模块实行动态监督,及时指出、纠正苗头性问题。
二是深化场景拓展,织牢全域覆盖“监测网”。聚焦历史矿山修复、林业保护及巡护等重点领域,充分运用第三方数据资源,全力构建多角度、全覆盖监测模型。比如,将“云巡护”记录与医疗数据、民政数据、村社干部信息等第三方数据进行全方位比对分析,深挖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助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是靶向精准发力,激活智慧审计“新动能”。建立“数据主审+业务主审”双主审协同模式,实现业务人员与数据专家联合攻坚,在生态公益林、储备用地、留用地等方面突出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抽查有机结合,做到问题疑点精准分析与核实,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精准度。 (陈伟清)
图为审计人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查找违规用地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