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出版的《中国审计报》头版头条发布文章《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贡献力量——广东省审计机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侧记》,报道了广东省审计厅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重大平台建设、重要项目和任务推进,以及重大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绩效,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衔接“软对接”、民生领域“心融通”等政策落实方面加强审计监督的经验做法。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五年来,广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殷殷嘱托,向着“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目标奋进。
广东省审计厅紧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于2019年4月成立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导广州市、深圳市等9市审计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重大平台建设、重要项目和任务推进,以及重大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绩效,该厅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衔接“软对接”、民生领域“心融通”等政策落实方面加强审计监督。2019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和珠三角9市审计局先后开展了313个审计(调查)项目,查出问题金额668.44亿元,促进制定或完善规章制度311项。
助力推进科技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大、人口多、产业门类完备,但创新能力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有差距。
2019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持续跟踪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培育、孵化育成体系、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实验室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绩效跟踪审计,助力净化创新环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与现代管理体系建设水平。
在2019年创新型企业培育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科学运用8个系统的大数据,从35个维度对27000余户企业精准画像,揪出一条以企业科技创新为幌子骗取财政资金的高新企业造假产业链。审计要情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省长批示,相关犯罪线索移送后,挽回财政资金损失过亿元,查处涉案人员200多人。该省科学技术厅对200多家涉嫌造假的高新企业取消入库或培育资格,将近300名履职不当的评审专家清除出库。
实验室是做好科研和教学、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2021年5月至7月,广东省审计厅先后派出十余名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对生物岛实验室、季华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24家省实验室及分中心建设运行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发现,24家省实验室及分中心已全部启动建设工作,采取边建设、边运作的模式,其中生物岛实验室等第一批4家省实验室启动建设期已结束。针对实际情况,该厅决定把省实验室目前的绩效和后续发展作为本次审计调查的重点。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走访,该厅审计人员了解到,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台的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和省级财政投入办法仅针对省实验室及分中心3年启动建设期,未对省实验室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规划,未明确启动建设期满后对省实验室及分中心的经费支持方式。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缺失以及财政经费持续支持保障机制的缺乏,均不利于实验室的持续稳定运行和未来发展,更会大大降低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该厅提出建立实验室建设任务推进督办和保障措施、强化联合建设省实验室沟通协调机制等审计建议。广东省科技厅采纳审计建议,督促相关承建市编制中长期规划,广州市等5个承建市建立市级财政经费支持保障机制并落实年度市级财政投入资金,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支持保障机制。
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目标。实现快速通达,必须依靠城际铁路这个“大动脉”。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建设进展成效,广东省审计厅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选取佛肇城际、穗莞深城际铁路琶洲支线、珠三角运营城际铁路3个处于不同建设阶段、不同区位、不同出资模式的城际轨道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把加强城际轨道建设成本控制、促进城际轨道项目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审计内容。
广东省审计厅指出,上述3个项目均存在招标设置过高限制条件、概算审核不到位、提前支付工程款等多个成本控制问题,推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铁路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办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立体综合网络越织越密,广东省审计厅又把眼光投向推动“外循环”的机场建设上。2022年,该厅开展了省“十三五”骨干机场审计,对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建设情况开展审计,指出项目前期规划不合理、工程管理不规范、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推动省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加强机场项目的前期统筹,合理开展工程分期建设,并修订了党委议事决策制度,规范了招投标管理,修订完善了《指挥部采购合作对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指挥部招标异议处理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指挥部造价咨询公司考核办法》《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考核办法》《工程建设指挥部签证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制度。
从铁路到机场,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如今,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机场等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外联内畅、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让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从蓝图变成现实。
助力完善规则制度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广东自贸试验区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很多与港澳对接、与国际对接的体制机制问题都是在自贸试验区内得以突破,然后向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广。
实现规则制度“软对接”,是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构建大湾区一体化市场,加强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流通的有效手段。2019年至2021年,广东省审计厅先后两次对广东自贸区建设情况开展政策跟踪审计调查。结合自贸区深化改革中面临的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制度创新与要素集聚之间、制度创新与经验可复制推广之间的主要矛盾,该厅把制度创新推进情况确定为审计调查重点专题。
在审计过程中,该厅抽取了近百个具体制度创新项目,重点分析研究制度创新的指导性、系统性和可复制性。期间,该厅揭示了有14个单位报送制度创新成果时未经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论证,主管单位把控不严,对已登记创新成果未定期开展评估,也未对制度创新出台有效激励保障措施,部分制度创新成果重复报送,部分制度创新成果没有创新性,部分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该厅提出了强化协作配合,提升制度创新积极性等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广东省商务厅集体研究审议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下一年度制度创新项清单,并把以前年度复制推广效果不理想的事项列入下一年度制度创新事项清单,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重点推进。
2024年1月,商务部集中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入选“最佳实践案例”。
一个个创新成果从广东自贸试验区孕育而生,推动着“制度之异”不断转化成“制度之利”。
助力增强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在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12家重点基地为骨干、珠三角57家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基本建成。广东省审计厅紧跟形势任务,于2022年10月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审计人员实地调研了13家省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关注项目入驻率和港澳项目占比等关键参数,对入驻基地的人员和项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基地总体使用率仍有待提高、部分基地港澳项目未达预期30%的目标、常驻港澳人员占比低等问题。面对基地建设存在的“空心化”、港澳元素少的问题,审计人员深入访谈了21位专家学者和港澳青年,发放了港澳青年调查问卷,发现省市县(区)出台的部分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且面向港澳的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部分港澳青年对申报程序、补贴政策等关键环节的政策细则一知半解。对此,该厅建议整合优化扶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等。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审立改,派员赴香港与港澳青年开展创业就业交流调研,会同省港澳办等相关单位编印了《广东省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政策》,迭代推出创新创业政策“大礼包”,并一改原来仅通过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渠道进行宣传的方式,在香港的青创同行网站上线宣传,结合“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湾区行”系列活动向基地内港澳青年开展宣传。截至2024年4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逐梦圆梦的大舞台。(谢珩 李华 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