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审计厅紧紧围绕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面向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为破解审计机制不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审计计划分散造成资源浪费、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单一等难题,以提高审计效能、实行审计全覆盖为目标,探索推进审计业务“流程再造”,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机制上“立”
以审计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推动建立计划、执行、审理和整改“四分离”工作机制,自上而下确立四个环节既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又相互联系的审计业务流程。审计业务以计划管理部门为龙头,业务部门严格按计划执行审计,法规审理部门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整改监督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审计项目从进入业务流程起,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审计工作重执行轻计划、审计质量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在计划管理上“统”
全面落实全省审计计划统一管理,成立全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委员会,审批市、县级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全省审计计划管理办法,编制计划指导意见,明确市、县级审计计划经当地政府审核后报省厅审批,强化市级审计局把关和指导责任,组织对市、县级审计局上报的2017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进行集中审核。注重统筹兼顾,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突出点、线、面相结合,通过审计一个点来规范一条线,规范一条线来促进一个面,打造广东审计精品。今年计划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全省重大基础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揭示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重大项目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注重计划安排与人力资源相匹配,统筹配置机关、内审和外聘审计人员,统一细化每个审计项目实施各环节时间节点,以信息化手段强化计划执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切实保障和提高计划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在组织方式上“新”
坚持全省审计“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打破按职能处室、按地区开展审计的传统方式,全方位推进审计工作高度融合。创新异地同步审计方式,组织配置全省审计人员对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着重反映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审计意见建议,审计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向全省通报了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地对照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同时由省厅统一指导各地级以上市审计局全面推开镇委书记、镇长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创新送达审计方式,在预算执行、投资和企业等部分审计项目中实行送达审计,并与就地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强化对审计工作的指引,组建审计工作方案评审小组,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评审和论证,发挥审计工作方案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大型审计项目中动态制定并下发工作指引,统一审计工作思路和操作规范,打通审计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实现精确指导。
在技术方法上“高”
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流程再造,向高科技要生产力,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和宏观分析的能力。积极探索开展实时在线联网审计,构建了与财政、地税、社保等部门单位及部分地级市财政、业务信息系统的联网,推动建立联网审计数字化分析平台,及时发现、指出问题,指导预算单位规范预算执行和资金管理。组建数字化分析小组和分析团队,成立厅数字化审计分析办公室,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数字化审计方式下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数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在审计程序上“合”
以审计成果为导向,在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整合部分审计程序和文书形式。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进点,提高效率,对单位性质类似、业务单一、资金量少的部分单位以组成“项目包”形式进行合并审计,通过同类别单位资金、业务的横向对比,使审计查出问题更具普遍性、审计成果更加突出。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报告中,改变以往按领导干部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的形式,充分整合了党政各项工作总体情况并发表总体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别界定责任,提升审计成果。
2012年至2016年,全省共实施审计项目近3万个,出具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近5万篇,促进增收节支和避免损失近800亿元,促进建立健全制度1千多项,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千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