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积极优化经济责任审计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科学统筹审计项目,推动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经责审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特点,采取统筹审计项目、统筹审计力量的“双统筹”和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培训、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处理的“五统一”方式开展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依托,统筹组织财政财务收支、民生、工程等审计项目,扩大审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节约审计资源、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同时打破审计机关根据部门职能进行审计项目分配的机制,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整合不同专业审计资源,通过协作配合形成审计合力,上下联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以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如近年开展的某街道原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采取该模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老旧小区微改造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管理情况审计相结合,打破科室局限,统筹安排财务、工程、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人才组成审计组,大大提高了审计质效。
二是推行以审代训,推动优化审计人才。按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学中审、在审中学”的工作思路,从区属各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优选专业素质较高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以审代训”方式向内部审计人员传授数据分析、疑点辨析、核实取证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提升内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专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协作、互补互助,形成监督合力。近年来,各部门各街道参训内审人员均表示,通过深度参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促进了本单位在建章立制、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审计整改等方面提升水平,发挥了内审源头预防作用。
三是注重融合审计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强化“业务审计+数据审计”双主审模式,推行“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确保疑点核查不漏项,注重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逐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采集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数据,与财政部门预算安排、政府采购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采集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重点分析与经济责任完成情况相关的财务资产管理、公益性岗位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审计事项,筛选出未及时发放津补贴、国有物业租金应收未收、违反合同约定提前付款、内控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力等疑点,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纵横对比和重点筛查,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强化成果运用,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在审计过程中始终锚定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政策执行、重大项目推进、重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沿着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实施穿透式审计,确保审深审透。严格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及时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集体会商重要事项、研究年度重点工作;完善“审前充分协商、审中协调推进、审后结果运用”的联席机制,向成员单位发送征求意见34条,搜集意见223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性、联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