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广州花都审计抗疫群英谱

发布时间:2022-11-10 16:16:38
来源: 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

  自广州市花都区“1012”战疫号角吹响以来,花都区审计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号召,协调组织审计党员干部投入防疫攻坚战中,用审计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余贵荣:挺身而出战“疫”线以身作则践初心

  区审计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余贵荣同志今年已经58岁,作为一名老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1012”疫情,他挺身而出,积极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一线中彰显党员本色。

  在居住地开始实施管控措施以来,余贵荣第一时间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主动融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每天参与社区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物资运送、宣传引导等工作,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勤勤恳恳做好社区交办的各项工作。

  在居住地解除临时封控措施次日凌晨,余贵荣接到需要到新雅街东镜村的中高风险区域支援通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他毫不推诿,不讲任何价钱,马上收拾行李,在指定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投入防控工作。

  余贵荣担任支援队伍分组组长,在接到任务分工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跟随网格长走村穿巷,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解支援区域的有关情况,及时对内部分工进行研究安排和调整;经常到各个岗位巡查指导工作,要求每一个组员在履职尽责的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参与到卡口值守工作当中,在岗位上查验健康码、督促物资信息登记、传递物资、处理突发情况等。工作中,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对于常年伏案工作的他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他毫无怨言,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支援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而挂起免战牌。

  关键时刻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恪尽职守,余贵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陈汝铤:疫情面前不退缩 勇挑重担显担当

  1016日晚上,陈汝铤同志作为区战役突击队一员,接到了进驻新华街富华社区高风险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随即收拾行装,火速赶往富华社区报到。

  “奋战336小时”人员到岗当晚,第一项任务逐一通知红码居民转运隔离,上门贴封条。晚上10点多开始,陈汝铤和“战友”们来回奔跑在昏暗的楼道里,落实好每一户电子门禁粘贴,由于涉及户数、楼栋较多,直到凌晨2点才全部完成,第二天早上7点又继续上门为居民做核酸……在封控区的14天里,陈汝铤和队员一起与时间赛跑、和病毒比赛,5+2、白+黑早已成为工作常态。有时候工作累了,席地而坐,休整片刻便马上投入繁重的工作中。每每结束当天的任务回到住处,倒头就睡,甚至还来不及给家人报平安,听听家中可爱孩子稚嫩的声音。管控区工作期间,陈汝铤居住的区域也出现了疫情,被临时管控了,并且大女儿高烧40.5度,发烧反复不退,在“战场”奋战的他只能干着急,幸亏此时有家人默默的付出,毫无怨言的支撑着“小”家,消除了他后顾之忧,让他能为守护“大”家安全冲锋陷阵。

  “登高150米”疫情初期防疫任务异常繁重,作为突击队19名队员之一,陈汝铤主要负责4栋居民楼核酸检测、住户数据摸查等工作。富华社区中高风险小区较多,封控区居民足不出户,陈汝铤每天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一起上门为居民扫码做核酸。由于社区多数为八十或九十年代的楼房,没有电梯,每次执行任务都要穿着“大白”、戴着N95口罩、背着各种防护物资和检测物资,奔波在封控的楼栋间,一层一层的爬楼工作,上气不接下气的,逐户敲门、大声呼喊居民开门做核酸,人手紧缺的时候,一天要爬40多层楼。一趟检测结束,手敲疼了,声音喊嘶哑了,汗水灌满了防护服和手套,衣服、裤子、头发都湿透,大腿肌肉和脚跟都酸疼。但工作却并没有结束,他还需要认真核查、动态更新居民信息,关注红码人员数量,关注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每日“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关注居民的迫切诉求,及时安抚他们烦躁的心情。


  陈冰瑶:冲锋在前柔肩扛重任

  自花都区“1012”疫情发生以来,花都区审计局陈冰瑶同志始终响应组织号召,恪尽职守,冲锋在前,先后参与花城街、狮岭镇、新华街共2个社区、3条村的支援任务。

  1018日,陈冰瑶主动担责担难担险,与其他5名同事一道进驻新华街大华村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抵达大华村当天,她顾不上休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根据村委的需求和部署,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出色完成了重点人员流调排查、封控区内核酸检测、协助封控区群众就医购药等工作,获得村委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1025日,随着大华村区域逐渐解封,该区域防控工作得到缓解,陈冰瑶再次驰援新华街凤华社区,并担任第二批疫情防控突击队领队,带领工作队共6名队员先后转战凤华社区、五华片区等中、高风险区域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在凤华社区,陈冰瑶和队员们一起承担起封控区内群众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这次队伍中几乎清一色是“娘子军”,网格内居住人员超过一万人,以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自建房为主,道路纵横交错,地形复杂,物资的搬运和配送对她们是不小的挑战。接到任务后,陈冰瑶对队友们说,“不能因为封控让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我们的职责就是完成物资配送接力的‘最后100米’,要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在她的带领下,审计突击队的姑娘们以柔肩重任,利用休息时间多次现场熟悉地形,琢磨配送最优路线;明确外卖接收、物资分类、路线规划等环节分工,高效完成物资配送工作;制定物资配送优先级制度,优先配送老人、儿童、患者急需的食品药品,优先配送居民采购的肉菜、冻品等生鲜物资等;积极克服交通工具短缺的困难,通过向兄弟单位其他岗位同志和辖区居民寻求帮助借来多辆电瓶车,极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在五华片区,她们又化身“大白”,跟随医护人员对红码居家隔离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为了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负责扫楼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需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于楼栋之间,他们勠力同心拧成一股绳,通过双脚丈量的方式织起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防护网,一天的工作下来,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


  郑志恒:昼夜兼程的“摆渡人”

  1012日晚,花都区突发疫情,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区转运隔离专班同步启动大规模人群转运隔离管理应急预案,要求转运专班梯队人员即刻返岗。深夜1130分,作为转运专班梯队队员的郑志恒同志闻令而动,迅速整理好行李和工作设备,带着家人的牵挂,即刻从白云区奔赴“战场”集结。130时,郑志恒已加入信息核查组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仔细核查涉疫人员信息。当晚,区卫健局会议室彻夜灯火通明,直至天边露出鱼肚白手中的工作依然没有停歇……

  因现场转运人员严重不足,郑志恒义无反顾地加入转运前线并担任转运专班第七组组长。1014日起,他作为转运隔离人员跟车干部开始了“摆渡人”的日夜。

  由于本次疫情影响面广、涉及转运人员众多,隔离地点分布较广,甚至很大部分转运人员都需要转运至异地隔离点,转运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每次从接到转运任务那一刻起,郑志恒就尽量控制自己少喝水、少吃流质食物,为的是节约防护服和减少转运期间上厕所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以高质量完成转运任务。早上7:21、中午12:11、下午4:37、午夜11:29、凌晨1:51、凌晨3:23……每张工作照上的时间都无声地记录着摆渡的日夜,每天要连续长时间工作,甚至是通宵达旦,无论是喧嚣的白昼还是静谧的夜晚,他都始终保持待命状态,随时迎战!

  疫情防控工作中,转运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每一次对话都有可能被感染,并且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部分被转运人员存在恐慌和抵触情绪,不配合转运;被转运人员年龄过小、不易配合;被转运人员身体有恙、行动不便……在转运过程中除了多次向需要转运人员逐一多次电话告知转运通知、提醒转运注意事项、核对转运人员基本信息、协调居委和区域民警确认转运名单、引导转运人员登车外,还要积极抚慰、引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协助解决各种困难。并且由于是多点散点转运,人员分散、时间跨度大,每一次转运都考验着协调力、组织力、引导力,更多时候还需要耐心、细心和暖心。截至112日,郑志恒在转运专班已度过20个工作的日夜,转运足迹遍布我区64街、市内多个区以及韶关市,完成转运群众432人。

  每次完成转运任务脱下那套防护装备的瞬间,伴随着郑志恒的是布满“地图”的脸庞、被汗水泡皱皮的双手、早已湿透的衣衫、“冒着烟”的嗓子和疲惫的身躯。当同事问他是否害怕的时候,他轻描淡写地说:“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肯定是有点害怕,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总需要有人扛起责任。”他还开玩笑地说:“现在防护服、医用帽子、面罩、N95口罩、手套好像已经不是防护装备而是我的第二层‘皮肤’。”郑志恒表示工作虽然辛苦,但群众的感谢的话语、结束隔离的喜悦和同事们彼此的鼓励,都给予了继续前行强大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转运途中的每一公里都是在和病毒赛跑、每一次完成转运任务都意味着完成一次对市民健康的守护,就意味着离疫情结束又近了一步。


  当前,广州疫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防疫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花都审计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坚决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重现安全、祥和、繁荣的花都!于韵茹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共广州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审计局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6号 邮政编码:510060 技术支持:广州市审计服务中心 
police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6号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1737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1
           

 您是第 -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