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审计局在开展生态环境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过程中,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围绕“政治-政策-资金-项目”主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审计,促进重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制度体制机制的健全,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在研究分析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职责和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细化步骤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指标等,将审计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注重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分析研判,深入揭示问题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二是强化数据分析,探索开展“穿透式”审计。在项目组织过程中强化大数据思维,围绕政策落实、资源环境监管和资金绩效,充分挖掘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执法和污染物排放许可等业务数据,与遥感影像、污染源普查数据相融合,创新分析方法,建立水源地、排污口、生态保护红线等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集中分析、分散核查挖掘疑点线索,做到面上覆盖、点上深入,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围绕部门职能职责与管理特点,聚焦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以领导干部责任履行为主线,关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落实情况。深入分析广州市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弱项,揭示体制机制障碍与缺陷,认真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审计力量。 (孔德康)